發布時間:2009/11/6 點擊:5680 字體大?。?span onClick="javascript:fontSize('news_content','12px')">小 中 大 返回
當前,一些勞動防護用品根本起不到保護勞動者生命安全的作用,諸如安全帽和安全帶強度不夠而造成工人受傷甚至失去生命的事故頻發報端,勞保產品質量問題堪憂,除監管上存在盲區外,其產品質量升級也勢在必行……
廢塑料做的安全帽不安全
2007年4月6日下午,一名頭部受重傷的建筑工人,被緊急送到浙江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室,這名工人的頭顱里插進了一根鋼筋,深度達30厘米,送到醫院時呼吸心跳已經出現衰竭,最后不治身亡。受傷工人是被從樓頂掉落的鋼筋砸中頭部,但他當時按規定佩戴了安全帽,按理不應該造成這樣嚴重的傷害。安全帽的質量經浙江省勞動保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這些不安全的安全帽和頭盔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央視記者在集中幾百家安全帽生產企業的樂清市慎海工業區暗訪發現,玄機就在生產原料的選擇上,正規安全帽應使用ABS材料(工程塑料)做生產原料,但價格每噸大約1.5萬元左右,而劣質安全帽的生產原料是一種黑色的、形狀很不規則的塑料粒子“回料”,每噸只要3000元?!盎亓稀钡膩碓?,就是沒有經過專業清洗的各種廢舊垃圾塑料袋,因其中的雜質很多,再生出來的塑料塑性和硬度也就很差,其實已經沒有再利用的價值,但被送入機器中熔化,重新冷卻成型,再經過機器打碎,就成為了在頭盔生產廠家里見到的“回料”。用這樣的材料制成的劣質頭盔每個成本不超過一元錢,但卻能被賣到十多元甚至幾十元的價格。經過檢測,這樣生產出來的頭盔和安全帽,輕輕一摔就會破,根本不具備安全性,合格率幾乎為零。
事實上,這些劣質勞保用品在市場上并不鮮見。調查發現,不僅僅是安全帽,包括安全繩、安全網、手套等在內的勞保用品同樣有很多三無產品,或者是價格便宜但明顯劣質的產品,這些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也根本起不到保護勞動者生命安全的作用,質量問題堪憂。
盡管《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勞動防護用品的研制應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研制的產品須經勞動部或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后方能投入市場;生產勞動防護用品的企業應具有必備的生產條件和相應的產品質量檢驗手段,并按照產品所依據的標準進行生產;生產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企業應申辦相應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但是,依然有很多一無標準二無許可證的“地攤式”小企業在生產勞保用品。價格低、質量差就是他們生產的產品的共同特點。以建筑工地和空調安裝中常用的安全帶為例,合格的安全帶價格至少在30元左右,而在一些小店里,它的價格甚至在10元以下。一勞保產品公司的負責人大倒苦水,由于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害得正規廠家難以為繼。
勞動防護用品是勞動者保護其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
調查發現,當前一些安全帽不具備抵抗高空墜物的功能,易燃易爆作業場所工作人員穿的防靜電工作服不防靜電等,還有一些用人單位并沒有為工人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有的是將正式職工與農民工區別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有的甚至要求勞動防護用品和生產用的小型工具由農民工自備。
當前企業勞保產品的現狀
在人們的印象里,煤礦工人得塵肺病的多。實際上,在我國向工業化社會轉型的過程中,職業傷害無處不在。就塵肺病而言,不僅煤礦有,幾乎所有的礦山都有,不僅礦山有,紡織、鋼鐵等行業也都有,像箱包、制鞋行業的“苯中毒”等等。
調查發現,許多用工單位漠視防護,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懂也不愿意建立勞動健康監護制度和措施,工作場所防護設施簡陋,沒有給勞動者配備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一些私營企業的工作環境惡劣,常年在高溫、有毒、有害的環境中勞動,沒有任何勞動安全防護措施。一些機械廠、鋼絲繩廠的工人就暴露在漫天的粉塵中,連只口罩、手套都沒有,造成工傷事故時有發生。
調查還發現,當前企業中,還存在少數職工不能按要求佩戴、使用防護用品的情況。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職工的違規行為,企業的應對措施較為單一。如一旦發現職工不按要求佩戴、使用個體防護用品,會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個別企業會先對職工進行教育,再酌情處理。業內人士分析,表面上看,職工違規說明其自身安全意識淡薄,但如果企業的安全教育真正深入職工心中了,職工又怎會違規?問題的出現不能僅從一方面查找原因,單純的處罰只會增加職工的心理負擔。
有了勞動防護用品不用,業內人士分析原因有二:一是目前的勞動防護用品在滿足安全功能的同時,不能很好地解決舒適性問題,如防護口罩,由于透氣性不好,長時間佩戴會使人感到不適,一些職工因此不愿佩戴;二是企業沒有對職工如何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進行過專業培訓,沒有將不佩戴防護用品的后果告訴職工,而只是一般性地介紹些安全生產常識,從現實的角度出發,企業應對職工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的培訓。
對于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調查中發現,當前大多企業均已建立,但也有企業只制定了管理制度,而沒有相關的發放標準,且其管理制度是建廠初期制定的,十幾年來一直未有改變。另外,也有些小型企業至今仍未建立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及相關的發放標準。業內人士認為,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有了制度,企業的個體防護用品管理才能落實到位。
勞保用品良莠不齊,監管有盲區
目前,絕大部分國有經濟的勞保用品企業已改制成為民營和股份制企業。但由于歷史原因,目前大多數企業仍整體水平較低、經營規模偏小、管理水平不高,資金缺乏,經營粗放,缺少現代營銷理念和市場敏感度。同時,企業追求短期經營利潤,忽視企業長遠經濟利益,處于低水平、低質量、低效益的競爭狀態,總體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勞動防護用品是保護勞動者的特殊商品,國家曾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市場監管,實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定點銷售,這對規范勞保用品市場質量,提高勞保用品企業準入條件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勞動防護用品市場可謂良莠不齊,無序競爭的現象愈演愈烈。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各地工業化城市的迅速崛起,國內已經出現了一個龐大的PPE(個人防護用品)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中,由于一些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低級產品采用低價策略占領市場,一些高端產品又遭受知識產權侵權,仿冒產品或品牌的現象屢見不鮮,有關執法部門雖然進行了打擊與取締,但短時間內還很難消除假冒偽劣產品。因此,在市場上大范圍倡導新型的、市場化的安全防護用品交易模式,引導大家購買、使用符合標準的安全防護產品顯得異常重要。
國家早在2005年就出臺了《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對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使用、管理各環節都有詳細規定。有關人士認為,市場上之所以仍然存在如此混亂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監管仍有盲區。
據了解,對勞動防護產品的監管,質監、工商、安監等部門都具有職能,然而,卻都面臨尷尬。質監部門有檢測手段,管生產企業,但不便去流通企業和使用企業;工商局無檢測手段,管流通環節,卻不便去生產企業和使用企業;安監部門無檢測手段,管使用企業,但又不便去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勞動防護用品目前在市場和管理上的缺失,暴露了用人單位在勞動保護上的很多缺失,缺少企業應盡的義務,缺乏企業
的社會責任。從深層次說,勞動防護用品在保護職工身體健康的同時,對企業的安全生產和長遠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
我國的勞動防護用品市場空間巨大。有關專家估計,目前中國PPE年市場需求高達500億元,而且每年仍以超過20%的幅度增長??梢哉f,中國勞保用品行業正處在一個黃金增長時期。業內人士認為,要改變目前中國勞保用品市場的現狀,除了監管舉措外,還必須要從產品的質量入手,為行業來一次大洗牌。勞保用品要提升質量,技術是無法回避的話題。工業發展到今天,對勞保用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沒有新的材料、新的制造工藝,那么勞保用品只能繼續在原地踏步,無法真正適應時代的需要。